小学作文教案一:写一处风景 一、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观察一处风景,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。
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顺序,如空间顺序、时间顺序等,有条理地介绍景物。
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,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,抓住景物的特点。
掌握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。
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,使文章生动形象。
三、教学方法 讲授法、演示法、讨论法、实践法 四、教学过程 导入(5分钟) 播放一段美丽风景的视频,如黄山的奇松怪石、桂林的山水等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引发他们对美丽风景的向往。
提问:同学们,你们看到这些美景有什么感受?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特别美的地方? 新授(20分钟) 观察方法指导 展示一幅公园风景图,引导学生观察。
讲解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,可以从上到下、从左到右、从远到近等。
例如观察公园,可以先看远处的山峦,再看中间的湖水,最后看近处的花草树木。
强调观察要细致,抓住景物的特点,如形状、颜色、气味等。
比如描写花朵,要观察它的花瓣形状、颜色,闻一闻它的气味。
写作顺序讲解 介绍不同的写作顺序及其适用场景。
空间顺序适合描写静止的景物,如校园、建筑物等;时间顺序适合描写景色随时间变化的情况,如日出、四季的景色等。
举例说明,如写校园的四季,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,分别描写每个季节校园里的景色特点。
融入情感 告诉学生,一篇好的写景作文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,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。
可以通过描写自己看到景物时的心情、联想等来表达情感。
比如看到秋天的落叶,联想到时光的流逝,抒发对时光的感慨。
写作练习(15分钟) 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熟悉的风景,如校园、家乡的小河、小区的花园等,进行写作。
教师巡视指导,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顺序、抓住景物特点,并融入自己的情感。
交流分享(10分钟) 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,其他学生认真倾听。
组织学生进行评价,从观察顺序、景物特点、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,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。
总结(5分钟)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,包括观察方法、写作顺序和情感表达。
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美景,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。
五、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,学生对写景作文有了一定的了解,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和写作顺序。
但在实际写作中,部分学生仍存在抓不住景物特点、情感表达不够自然等问题,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。
小学作文教案二:写一种动物 一、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动物,了解动物的外形、生活习性等特点。
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,生动形象地描写动物。
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,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。
学习运用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,使文章更生动有趣。
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描写中体现出对动物的情感。
三、教学方法 讲授法、直观演示法、小组合作法 四、教学过程 导入(5分钟) 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片段,展示各种可爱有趣的动物,如憨态可掬的大熊猫、聪明伶俐的猴子等。
提问:同学们,你们喜欢这些动物吗?你们最喜欢哪种动物?为什么? 新授(20分钟) 观察动物特点 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,如小猫、小狗、小兔子等,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,包括毛色、眼睛、耳朵、尾巴等。
例如描写小猫,可以说“小猫浑身雪白,像一个毛茸茸的雪球,一双蓝色的大眼睛像两颗晶莹剔透的宝石”。
讲解观察动物生活习性的方法,如饮食、睡眠、活动等方面。
比如小狗喜欢啃骨头,白天喜欢晒太阳,晚上警惕性很高等。
修辞手法运用 介绍比喻、拟人、排比等修辞手法,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描写动物。
如“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;“大象的耳朵像两把大大的扇子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。
让学生模仿例句,用修辞手法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。
表达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动物的情感,如喜爱、敬佩等,并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这种情感。
比如写自己和小狗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,表达对小狗的喜爱之情。
小组讨论(10分钟) 将学生分成小组,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深入讨论。
讨论内容包括动物的特点、可以运用的修辞手法、如何表达情感等。
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,汇报讨论结果。
写作练习(15分钟) 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写作,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,抓住动物特点,运用修辞手法,表达出自己的情感。
教师巡视,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。
展示评价(10分钟)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展示,让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。
其他学生从动物特点、修辞手法、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,提出修改建议。
总结(5分钟)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,强调抓住动物特点、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。
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,与动物和谐相处。
五、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,学生对写动物的作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能够积极观察和思考。
但部分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还不够熟练,情感表达也略显生硬。
后续教学中应加强针对性训练,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。
小学作文教案三:写一件难忘的事 一、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回忆一件难忘的事,能清楚、完整地叙述事情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。
指导学生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、动作、神态、心理活动等描写,突出事情的难忘之处。
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、记录生活的习惯,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,写清楚事情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。
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,使文章生动形象。
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有意义、难忘的事情,并写出真情实感。
三、教学方法 讲授法、启发法、范例分析法 四、教学过程 导入(5分钟) 提问:同学们,在你们的生活中,一定有许多难忘的事情吧?比如一次开心的旅行、一次有趣的比赛、一次和家人的温馨聚会等。
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? 请几位学生简单说一说,引出本节课的主题——写一件难忘的事。
新授(20分钟) 明确写作要素 讲解写事作文的六要素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
以《司马光》为例,分析故事中的六要素,让学生明白清楚交代这些要素对叙事的重要性。
强调事情的经过是重点,要写得详细、具体,才能突出事情的难忘之处。
描写方法指导 介绍人物描写的方法,包括语言、动作、神态、心理活动描写等。
通过展示一些精彩的描写片段,让学生体会不同描写方法的作用。
例如,描写人物着急时,可以写“他眉头紧皱,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,不停地跺脚,嘴里嘟囔着:‘这可怎么办才好!’” 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要写的事情中,如何运用这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情,使文章更加生动。
挖掘难忘点 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事情是难忘的,如第一次做某件事、经历了困难挫折后取得成功、感受到了温暖的亲情友情等。
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出有价值、令人难忘的素材。
范文赏析(10分钟) 展示一篇优秀的写事作文范文,如《第一次做饭》。
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范文,从六要素是否清晰、事情经过是否具体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、难忘点在哪里等方面进行探讨,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。
写作练习(15分钟) 学生选择一件自己难忘的事进行写作,注意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,把事情写完整、写具体,突出难忘之处。
教师巡视指导,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
交流评价(10分钟) 学生完成作文后,同桌之间互相交换阅读,从六要素、描写方法、难忘点等方面进行评价,提出修改意见。
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,并分享同桌给自己提出的建议。
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总结评价,肯定优点,指出不足。
总结(5分钟)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,包括写事作文的六要素、描写方法以及如何挖掘难忘点。
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,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,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。
五、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,学生对写事作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能够较好地把握事情的六要素和运用描写方法。
但部分学生在选材上较为平淡,挖掘难忘点不够深刻,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,拓宽学生的思路。